8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經過多年持續攻堅,我國在數字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展示出顯著的發展成績。
?
一、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
?
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總數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5倍達到455萬個,千兆寬帶用戶增長了34倍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
產業帶動方面,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形成龐大市場需求,帶動集成電路、通信網絡設備、計算機、服務器和終端產品等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培育了先進的、完整的產業體系。
?
激發消費方面,數字基礎設施的超前部署和迭代升級,帶動網絡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5G+工業互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
?
農業農村方面,隨著5G網絡和農村電商的發展,手機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直播成了“新農活”,有效帶動了農村居民增收致富。
?
區域發展方面,“東數西算”工程深入實施,促進算力這個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布局,八大算力樞紐節點5個在西部,有利于發揮西部地區清潔能源優勢,有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
二、數字技術創新實現新突破
?
集成電路加快布局,形成覆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和裝備的完整產業鏈。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崛起,以鴻蒙系統為例,鴻蒙生態設備總量突破11.9億臺,為手機、汽車、家電等1200多類產品裝上了“智能中樞”。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躍升,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60%,人形
機器人、智能終端等領域不斷突破。
?
三、數據要素價值加快釋放
?
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方面,去年推出了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21項政策,今年還將推出數據產權等10多項制度。
?
布局數據基礎設施方面,支持各地開展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先行先試,不斷夯實數據開發利用的設施底座。
?
推動數據開發利用方面,以場景牽引帶動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開展公共數據“跑起來”示范場景建設。
?
培育數據市場方面,一批圍繞數據匯聚共享、開發利用的數據企業正在孕育興起,標準、規范不斷推出,數據交易日趨活躍,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正在加快構建。
?
四、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
數字產業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國軟件收入規模較2020年增長80%,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超70%。
?
產業數字化方面,智能化轉變、數字化改造加速推進,建成了萬余家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為消費的新潮流。數據要素正加速賦能千行百業發展。
?
農業領域:有的企業利用數據賦能智慧施肥,綜合提升產量5.5%;
?
工業領域:有的企業依托海量測井數據開發出行業大模型,鉆井決策效率提升了15倍;
?
服務業領域:有的企業利用公路貨運行業數據實現司機與貨主分鐘級車貨匹配,提升單車運行效率30%以上。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帶動新增超100個新型職業,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
五、數字公共服務更加可感可及
?
數字技術顯著提升了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讓民生保障持續“升溫”。“高效辦成一件事”已進入制度化、常態化推進的新階段,越來越多的事項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數字化打破了傳統公共服務中的“流程壁壘”“數據壁壘”,在一次次在線辦事中實現了高效便捷。
?
當前,我國數據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據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數據產業規模達5.8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
素材來源:國家數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