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耒水斷面監測出鉈濃度異常引發關注。湖南郴州永興縣政府辦發布的通知顯示,2025年3月16日20時,耒水郴州-衡陽跨市斷面大河灘地表水自動監控站數據顯示鉈濃度異常。據悉,3月23日,耒水流經的郴州市、耒陽市均成立了耒水流域水質異常應急指揮部,并通報稱,經監測沿線飲用水安全。
最新報道生態環境部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已第一時間派員赴當地指導參與事故調查處置,目前人員仍在現場,確保當地飲用水安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分管應急監控和事故調查的副廳長也已攜專家組前往郴州市指導處置。另悉,導致此次鉈濃度異常的源頭企業已經摸清,非涉鉈企業,目前正在進行責任認定。
相關信息顯示,這不是國內首次發生鉈污染事件,2020年以來,湘江干流22個飲用水水源地中,17個出現鉈濃度異常,2010年廣東北江也有類似情況,這些事件反映出部分地區的環保排污問題仍存在漏洞。
鉈是無臭味的金屬,大多以分散狀態存在于鉛、鋅、鐵、銅等金屬的硫礦中,因其獨特理化特性,易導致急慢性中毒。近年來,國家對重金屬鉈的監管越來越重視。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得到較好控制,重金屬污染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我國重金屬環境管理仍比較薄弱,重點行業企業布局不合理和治理水平不高的局面未根本改變,一些地區涉鉈涉銻環境事件仍時有發生,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威脅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
基于此,2022年3月,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要強化重金屬污染監控預警,重點防控的重金屬污染物包括鉛、汞、鎘、鉻、砷、鉈和銻,特別增加了鉈和銻。其實,在2021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就已經提出要開展涉鉈企業排查整治行動。
2023年11月2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涉鉈污染源污染隱患排查治理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要求涉鉈重點行業企業重點排查含鉈廢水的外排情況,將存在鉈污染隱患的企業納入涉鉈污染源整治清單,指導企業及時實施治理。
雖然我國已逐步加強鉈污染防治工作,涉鉈環境管理標準規范也在逐步建立,但仍存在不足。不過,近年來,國家在重金屬鉈層面的監管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相關的限量標準及檢測方法也在不斷的完善中,詳細內容請見相關新聞: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