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質量和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為確保公眾用藥安全,2025版《中國藥典》對中藥材中的農藥殘留標準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和擴展,旨在進一步提高檢測技術水平,規范農藥殘留標準,為中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024年7月26日,藥典委公布的2項關于中藥檢測重磅修訂草案,分別為2341農藥殘留量測定法標準草案及0212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草案修訂的內容包括禁用農藥的種類增加、檢測方法的更新以及嚴格的限量標準等方面。
新版藥典中禁用農藥種類增加:對中藥材中常見的農藥種類進行了更新,從原來的33種增加到了47種,并明確了相應的檢測方法。新增的禁用農藥主要是一些高毒、高殘留、高安全風險等新興農藥成分。新增檢測方法以及已有方法的更新:新規中對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進行了更新和完善。除了已有檢測方法修訂外,還新增了一些針對具體農藥及藥材基質的檢測方法,如針對中藥(百合、三七)品種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農藥的檢測方法,以及針對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量的測定方法等。其中,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成為了主要的檢測方法。限量標準細化:新規中新增11種中藥材的36種限用農藥清單,限量標準進一步細化。且不同種類的中藥材和不同種類的農藥都有相應的限量標準,這一變化使得中藥材的農藥殘留控制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
此次修訂,不僅是對中藥材生產全過程的嚴格規范,更是對民眾用藥安全的高度負責。通過科學設定農藥殘留、真菌毒素等限量標準,新規將有效降低中藥材中的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風險,從源頭上保障中藥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民眾健康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同時,這一修訂也體現了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提升中藥材的質量標準,推動產業從粗放型向精細化、標準化轉型,進一步增強中藥在國內外的信譽度和競爭力。此外,在全球中醫藥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新規的實施將助力中國中藥材與國際標準接軌,提升其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和影響力,為中藥走向世界奠定堅實基礎。
微信掃一掃